如果你聽 K-Pop 累了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02/13 14:50

最後更新: 2015/02/13 14:50

分享:

分享:

就算不是哈韓一族,相信都對 SHINee、G-Dragon、EXO等略有所聞。圖為G-Dragon(相片來源:G-Dragon fb)

韓國流行音樂 (K-Pop) 或許是當下除了歐美音樂市場以外,另一最大且最有發展潛力的音樂空間。

就算不是哈韓一族,相信每一個人都對 SHINee、G-Dragon、EXO、少女時代、2NE1與SISTAR等等K-Pop組合都會略有所聞。

喜歡K-Pop的樂迷,定必每日都會沉醉在自己愛戴的樂手或樂團的音樂裡,但由於K-Pop音樂的同質性頗高,經常聽也會好容易會聽膩,很快失去再聽的意欲。

很多樂迷以為,K-Pop就是韓國音樂的唯一種類,不太了解韓國音樂市場的龐大包容性。其實,除了流行音樂市場以外,韓國也同時存在一個相同規模的獨立音樂市場,稱為「Korean Indie Music」。

相片來源:鍾樂偉 fb

這類韓國獨立音樂,與國際間的獨立音樂市場有著不比K-Pop少的國際連繫,因而它們的音樂遠比K-Pop更具多元化,包括Post-rock、Lo-fi、Jazz-rock、Folktronica、Avant-garde與Synth pop 都比比皆是。

每當大家聽K-Pop累了時,不妨嘗試開拓一下韓國的獨立音樂市場,或許可以找到你的心頭好。

隨著韓國社會踏入90年代以後,除了建立了一個民主化社會制度,音樂的生態也同樣受著更自由與開放的社會氣氛而改變它的品味。

韓國流行音樂進入90年代起,便是dance pop與偶像樂團壟斷韓國音樂樂壇發展,先是於1992年出現了以Rap配合跳舞的樂隊「徐太志和孩子們」。

他們也影響到後來在韓國冒起的組合,如在1996年出道的H.O.T.與於1997年發行首張專輯的Fin.K.L.。這些新類型的流行音樂正面衝擊著韓國傳統搖滾音樂的生存空間,因而它們被打成為「非主流」音樂。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正當K-Pop於2000年代後擁有如日中天的強勢地位之際,2008年時一隻獨立歌手的唱片,卻把韓國獨立音樂市場再次引起大眾關注。那時,獨立歌手張基河推出一首懷舊搖滾樂歌曲《便宜咖啡》。

因為歌曲道出下當下年輕人的心聲,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獨立歌曲。除了張基河,以清新輕搖滾為主要曲風的獨立樂隊Broccoli you too,還有9 And The Numbers,都是2000年代中後期帶動整個韓國獨立音樂再次冒出頭來的主要火車頭。

關於韓國獨立音樂市場的興起,可追溯至1995年當時位於首爾弘大區的Drug酒吧內,舉辦第一次關於紀念Nirvana歌手Kurt Cobain於1994年逝世的音樂會開始。

當時不少樂迷參加了那一次悼念音樂會後,Drug酒吧後來成為了韓國獨立音樂的發源地。每一天晚上都有為數不少的獨立歌手與樂隊在那裡進行表演。由於他們多出身於中產家庭,一般多會自資推出唱片,也會花上不少金錢穿上那時最時髦的衣服,盡顯對主流社會的不滿與反叛風格。

可是一次極具摧毀性的亞洲金融風暴,把韓國的國家經濟推至崩塌。隨之而來的新自由主首經濟模式入侵韓國社會,把社會的兩極化盡一步擴大,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當時盡受打擊的青年一代,是整個韓國經濟轉型的最大受害者,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成為主流社會的最大危機。正因如此,韓國的流行音樂市場也受此影響,昔日主要購買唱片的年輕人,今天再沒有能力花錢於音樂消費上,使韓國國內流行音樂市場於2000年前後出現大規模萎縮。

再者,因為2000年後的音樂數據化浪潮直捲韓國,加上韓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以互聯網下載音樂與盗版唱片成行成市,衝擊流行音樂市場。

最後,因為經濟下滑破壞韓國人的基本消費力,不少於弘大的現場音樂酒吧也面對一間接一間的倒閉,音樂會被迫取消,不少從事獨立音樂的歌手也因而逼不得已地轉行。

弘大一帶的獨立音樂酒吧,於2000年後也轉型為商場與連鎖商店,這一帶的音樂生態也大為改變,韓國獨立音樂市場也退至失去主要陣地的絕望邊緣。一切直至2000年代尾後,韓國的獨立音樂再次獲得重新的機遇。

第二波韓國獨立音樂市場爆動的原動力,是來自一批昔日於首爾國立大學表演的獨立歌手推動所導致,而由於首爾國立大學校園位於首爾江南的冠岳區,因而這一次冒起也被稱為「冠岳音樂」。

韓國大學音樂於民主化浪潮時代是它們的萌芽期,那時於70與80年代間,大學校園充斥著不少拿著吉他唱民歌的大學歌手,他們唱著推動民主的唱曲,模仿著美國於同年代的校園民歌音樂文化。

至於搖滾樂,由於它被視為受美國影響,一直都不受校園派歌手的重視,所以在80年代尾以前,搖滾樂於大學校園中都不是受歡迎的音樂類別。

直至韓國踏入民主化後,90年代大學音樂開始出現百花齊放的景象,搖滾樂因而也再次被肯定,當中有些更把民歌與搖滾樂結合,成為新派的實驗性音樂。

在眾多源自於首爾國立大學的獨立音樂裡,冒起後有能力跳出校園去到弘大區一帶表演的,就是由張基河領導的樂隊Nunco Band成為當中的先行者。

他們於2004年前後開始推動首爾國立大學獨立樂隊於畢業後衝出校園來到弘大,並建立名為BGBG的唱片公司,把繼續培育校園音樂走向將來獨立化的趨勢。後來的樂隊如Broccoli you too與9 And The Numbers,都是出身自BGBG的品牌,其後於韓國獨立音樂市場裡發光發亮。

正就是這樣,韓國獨立音樂市場於2005年後再一次取得發展空間,一方面受惠於韓國音樂市場已於音樂市場數據化數年後獲得市場消化成功,不少音樂公司都已慢慢適應了電子化音樂時代,轉型走至網上發表音樂,連SK Telecom與Mnet於同年也開始推出網上合法下載音樂市場,同年也是韓國歷史性首次網上消費唱片的數字超越實體唱片,可見風氣已陸續出現轉變。

另一方面,由於新技術的發展,不少音樂創作再也不需要留在專業的錄音室進行,獨立音樂人也可以於家人買入一些錄音裝置方便留在家中創作,變相減省了不少開支,有助獨立音樂的發展。

所以,隨著這些新風氣出現,韓國獨立音樂品牌公司於2005後見證著雨後春筍的變化,一兩年間突然爆發出300多家音樂公司的新登記,例如Pastel與Happy Robot就是那時開始冒起。

它們把陣地再次回歸至弘大一區的韓國獨立音樂發源地處,舉辦大量的現場音樂會與不同形式的音樂節。而且,它們也改變策略,以較便宜的燒碟方式,並只製作少量唱片專供給一些特別公司。

另外,同一自家品牌的獨立歌手也和增加內部互相合作的聯繫,推動更強的協同效應。再加上他們也主力使用互聯網取推廣,成功再次把韓國獨立音樂推動起來。

當然,後來韓國獨立音樂市場的爆動,確實是因為「張基河效應」帶動了極大量的人氣關注這一行業發展。他的首張專輯能夠賣出過萬張銷量,而且他也突破了獨立音樂人不受傳統媒體的注視,經常穿梭於各電視音樂頻道宣傳,是有助韓國社會對獨立音樂的了解。

但原因都是因為當下年輕一代深覺現在的K-Pop音樂不再能夠道出他們的心聲。

時下不少韓國大學生於畢業後都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張基河的成功,其實也是因為他的歌曲能夠唱出現在所謂的「88萬世代」的苦況。

要好好維持著韓國獨立音樂的市場空間,還是要它們能源堅持走下為青年人發聲的力量。

喜歡韓國獨立音樂的朋友,大可多留意一下圖片上的唱片封面的歌手與樂隊,那都是2014年成績不錯的韓國獨立音樂人的唱片。

原來刊於作者鍾樂偉facebook﹐文章獲授權轉載。

撰文 : 鍾樂偉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 /韓國翰林大學言論情報學系博士候選人